欢迎您访问qy球友会(大中华区)官方网站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020-123456789
  • 产品
  • 文章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天眼查】《红色娘子军》: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

来源:qy球友会(大中华区)官方网站  更新时间:2024-10-02 06:36:16


  作者:金 娟

  1964年9月26日,红色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天桥剧场成功首演。娘军历经六代芭蕾舞者的人民赓续传承,2024年9月26日,同心同行在该剧初次亮相的时代舞台上,中央芭蕾舞团再次用精彩的红色天眼查演出为这部经典作品续写历史华彩,庆祝首演六十周年。娘军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诞生于革命历史时期,人民却能够流传至今、同心同行盛演不衰。时代她为何有如此旺盛的红色艺术生命力?她何以成为中国芭蕾的优秀典范?她在艺术创作方面究竟做了哪些有益尝试?

  人民性的表达

  芭蕾艺术起源于意大利,发展于法兰西,娘军兴盛于俄罗斯,人民已在500余年的同心同行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规范和高度程式化的舞蹈语言。清代末年,时代芭蕾艺术零星进入中国,贴吧国内陆续上演了一些西方古典芭蕾舞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我国的文化艺术发展被正式提上日程。在国家的号召下,我们在学习、借鉴西方舞蹈的基础上,努力探索适合中国自身需求的舞蹈发展道路,希望能用芭蕾艺术展现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中国芭蕾的探索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20世纪60年代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和“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指导思想下创作的。不同于西方古典芭蕾聚焦王子公主的必应叙事传统、追求浪漫、飘逸、唯美的艺术风格,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创作演出始终坚持人民性的立场和宗旨,饱含着对人民的深情,关注人民的生活和心声,带给人民希望和力量。

  在创作题材上,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取材自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娘子军连,艺术展现了从恶霸南霸天府中逃出来的丫环琼花,在红军党代表洪常青的帮助下,经过血与火的战斗考验,从一名受尽剥削压迫的农村姑娘,逐渐转变成一名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娘子军战士的故事。舞剧聚焦当时民众熟悉的革命生活,展现了人民自觉参与斗争、争取自由与解放的红色东方革命,传达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彰显了深刻的“人民性”内涵。

  在人物创作上,《红色娘子军》将普通战士推至台前,着力挖掘革命历程中普通个体丰富的内心情感。该剧没有将女主琼花塑造成一个脸谱化的英雄,而是细致展现了她从无助绝望的女奴到富有斗争精神的女兵,再到英勇顽强的女战士的蜕变历程。这样有血有肉、贴近人民的艺术呈现,使得她的苦难和抗争具有更加感人的力量,让人民群众从感情上更易接受,进而在思想上自觉认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几代《红色娘子军》舞者的传承创新也始终紧密联系群众。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满足不同时期民众的审美需求,他们不断加深对舞剧的认识和诠释,反复打磨。一代二代“琼花”专注于对“革命人”的形象塑造,三代四代“琼花”将其转化成个体的“命运抗争”,五代六代“琼花”则演绎为对女性自由精神的追求。该剧与时代同行的创新表演,获得了观众的肯定和喜爱,也让观众对娘子军们坚持信念、自强不息、勇于斗争的精神有了新的认识。

  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表演思想,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才能在传承中历久弥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一部红色经典之作。中国民族芭蕾在诞生之初便开启了人民性的创作自觉,这也深刻影响着此后中国民族芭蕾的艺术创作。

  民族化的创作

  芭蕾民族化主要指将芭蕾这一源自西方的艺术形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芭蕾。其根本遵循是“以人民为中心”,目的是创作出人民熟悉和喜闻乐见的芭蕾作品,更好地服务人民。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创作,切实实践了这种带有实验性质的发展思路。

  《红色娘子军》尝试将西方芭蕾技术与中国故事相结合,让芭蕾更好地反映中国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给观众更好的芭蕾观赏体验;其次,该剧以芭蕾的表现手法和舞蹈语汇为基础,成功塑造了琼花、常青等真实、鲜活、可敬可爱的人物形象,也让脚穿足尖鞋、扛枪打仗、英姿飒爽的红色娘子军形象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再次,在舞蹈语言的创作上,该剧创造性地将中国民间舞、中国戏曲舞蹈、练兵打仗的部队生活和芭蕾舞进行有机结合,探索独具特色的中国芭蕾舞语汇。如编导结合舞剧情景和人物性格需要,在保持Arabesque、Attitude、Ecarte等经典芭蕾动作的足尖技巧和大致形态基础上,创造性地融入“猫跳”“斜身探海”“串翻身”“燕式跳”“虎口掌”等多种中国舞蹈动作;此外,在芭蕾性格舞的创作上,编导深入生活、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中国民间舞和部队生活素材用于创作,如吸收广东潮汕英歌舞创作的《五寸刀舞》,借鉴海南民间舞创作的《黎族少女舞》《斗笠舞》,融合部队军事生活创作的《练兵舞》等。既有效烘托了舞蹈氛围,又适时推动了舞剧情景的发展。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题材、形象和语汇都洋溢着浓厚的民族气息。这种民族化的芭蕾舞剧更加符合中国人民群众的艺术喜好,也拉近了芭蕾舞和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因此,该剧一经上演就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喜爱和热烈好评。直至今日,该剧的演出仍旧是一票难求。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独立创作完成的第一部中国题材的民族芭蕾舞剧,在中国芭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娘子军》曾鼓舞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她仍然激励人民不忘初心、开拓奋进。通过该剧的探索和尝试,我国逐渐具备了创作、演出中国民族题材和民族风格芭蕾舞剧的能力,也为中国芭蕾的发展摸索出了一条民族化的发展道路。同时,也为世界芭蕾艺术发展贡献了鲜明的中国特色,谱写出一部不同于西方模式的中国芭蕾发展史。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