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qy球友会(大中华区)官方网站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020-123456789
  • 产品
  • 文章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夸克】本土科幻文学做对了什么

来源:qy球友会(大中华区)官方网站  更新时间:2024-10-01 07:30:17


  ■记者 许旸

  “读科幻、本土写科幻使我年轻,科幻心态上至少减了五岁。文学”在成都这座带有科幻基因的做对城市,第35届银河奖在新开的本土天府国际动漫城颁奖,从作家刘慈欣、科幻夸克阿来手中接过奖杯,文学最佳长篇小说奖《造神年代》作者严曦感慨“来之不易”,做对毕竟前两届的本土最佳长篇小说奖均为空缺。

  科幻文学的科幻崛起不仅是标杆著作引领下的文化现象,更是文学敢于相信和想象未来的中国在文艺创作领域的投影。揭晓仪式现场,做对《科幻世界》杂志社联合四川大学中国科幻研究院发布的本土《中国科幻网文白皮书(2023—2024)》指出,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科幻科幻成为当代受众的文学一种现实处境,一座连接科学与人文、现实与未来的百度网盘桥梁。它以广阔想象空间提供了对话未来、探索未知、了解自我的窗口,在书写“中国故事、中国经验、中国想象”过程中,展现出强大的创造性与影响力。

  第35届银河奖昨晚揭晓。严曦的《造神年代》获最佳长篇小说奖,城城与蝉的《天才俱乐部》获最佳科幻网络文学奖,活儿该的《从姑获鸟开始》获最佳原创图书奖。(主办方供图)制图:张继

  作者阵营、读者大盘“双高”

  由《科幻世界》创立的银河奖诞生于1986年,被视为“中国科幻文学领域最高荣誉”,挖掘了刘慈欣、王晋康、爱奇艺何夕、韩松等著名作家,《三体》《流浪地球》《我们生活在南京》等作品曾在评选中大放异彩。“努力让评审喜好和广大读者以及古往今来对好小说的标准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大概做到了。”评委会主席阿来说。

  埋头签售近三小时的刘慈欣难掩疲惫,不过全国各地科幻迷的热情令他感到十分暖心。“科幻小说的标准可能有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核心是与想象力产生共鸣共振,让思想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刘慈欣说。可喜的是,近年来科幻作品数量激增、形式多元、年轻力量涌现。最佳短篇小说奖、最佳中篇小说奖、最佳新人奖等奖项颁发,江波、宝树、杨晚晴、谭钢等科幻作家获奖。《天才俱乐部》《从姑获鸟开始》分别摘得最佳科幻网络文学奖与最佳原创图书奖。

  白皮书显示,截至今年6月,光是阅文集团就新增科幻网文超4.7万本,累计总字数达50亿3138万;截至今年8月,起点读书十万均订作品累计达20部,其中科幻占比50%。比如《天才俱乐部》讲述一群天才在时间和历史中争夺命运的故事,通过梦境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谱写出一部恢弘烂漫的人类冒险史诗。《从姑获鸟开始》则是以中国武术为题材的时空穿梭作品,在传统故事体系中融入古代文化与《山海经》神话元素,颇具国风韵味。

  科幻佳作频出背后,是作者阵营和读者大盘“双高”——整体呈现出数量多、学历高、年轻化面貌。以阅文集团为例,超4.6万名起点作家创作科幻网文,87%作家具有本科在读及以上学历;首次创作选择科幻题材的作家中Z世代占90%以上;飘荡墨尔本、须尾俱全、柯遥42、泥盆纪的鱼等女性作家丰富了多元表达。科幻网文阅读成为年轻人生活习惯,科幻迷队伍壮大,69%读者年龄为30岁以下,48.4%读者学历为本科在读及以上。“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接连取得突破性成果,许多过去只有科幻迷才关心的话题迅速进入百姓生活,这也为科幻带来更广阔群体。”王晋康说。

  纵览近年来的获奖作品,不难看出新题材、新审美、新风格正探索形成,跨学科背景的前沿想象力展现了科幻写作新质生产力。从星际冒险、机甲战斗、无限穿越的单一子类型,到衍生出贴合时代特征的赛博朋克、时空穿梭等新兴子类型,《赛博英雄传》《深海余烬》《故障乌托邦》等新作引领潮流。自2023年中国作协启动“中国网络文学阅评计划”“中国网络科技科幻文学创作扶持计划”,《黎明之剑》《筑梦太空》《一路奔北》《我不是赛博精神病》《终末的绅士》等作品以多维角度书写现代科技文明。

  做强科幻IP需“长期主义”心态

  随着《开端》《三体》《流浪地球》等影视作品“出圈”,科幻IP市场前景广阔。据不完全统计,在2023年至2024年20余部有明确平台归属的科幻待播剧集中,超50%改编自科幻网文,如《间客》《明日乐园》《夜的命名术》等。《我们生活在南京》同名改编电影官宣后广受关注。近年来在“科幻+”模式下,特色鲜明的改编作品涌现,如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动画《时光代理人》等。《天才俱乐部》影视化项目也已在推进中。

  “科幻IP改编,是中国网络文学做大做强的关键环节,这需要平台、作者、上下游合作企业等多方合作,在跨媒介运作有效探索中反哺原生内容,充分催生科幻人文经济价值。”四川大学中国科幻研究院副研究员姜振宇指出,通过IP改编实现科幻作品增值,是“长期主义”的过程,既是中国文创行业二次改编和制作能力的体现,也是文艺生产的工业化前沿实践。

  一批主打“科幻+”的网文正引领影视化改编风潮,比如在科幻末日世界中修仙的《混在末日,独自成仙》、“虚拟现实+少年冒险”的《异度荒尘》、“未来世界+女性视角”的《为什么它永无止境》、“人工智能+美食冒险”的《宇宙无限食堂》、“时间循环+社会派悬疑”的《困在循环里的曹雨来》、“机甲+古武”的《天官志》、“蒸汽朋克+民国背景”的《普罗之主》等,其中既有大投入大制作,也不乏“小而美”赛道的推陈出新。

  与此同时,专家提醒,科幻IP改编不能停留在一部影视剧,更应全产业链开发,充分激活IP“乘数效应”,在动漫、游戏、有声书、周边商品、剧本杀、线下主题活动等多形式授权与改编上加速布局,核心在于抓住政策导向与产业趋势,通过跨媒介方式讲好中国式科幻故事。越来越多的动画、游戏作品已投入开发,亮相国际舞台,但出海之后还需“留海”,IP全球化运营仍待挖掘。(文汇报成都9月28日专电)

 


相关文章